幣圈鬼故事:我如何在三年內從百萬富翁變成一無所有
創業初期:從訪客管理到區塊鏈身份驗證的探索
Digital Gorkha 的誕生與困境
在投身加密貨幣世界之前,作者 hitesh.eth 是一位連續創業者。2016 年,他全身心投入第三個創業項目 Digital Gorkha,這是一款為實體場所設計的訪客管理與安保應用。雖然項目獲得了一些融資,但由於不慎接受了來自不合適投資者的資金,出讓了過多的股權,為後續發展埋下了隱患。
儘管 Digital Gorkha 擁有穩定的用戶和收入,但糟糕的股權結構和缺乏技術護城河使其難以獲得 A 輪融資。作者眼睜睜看著自己創立的公司走向衰敗,卻無力回天。
尋找技術護城河:區塊鏈的啟示
為了尋找能幫助公司擺脫困境的技術護城河,作者開始探索新的技術方向。與此同時,來自家庭的壓力也日益增加,因為他即將結婚,卻已經失業六個月,甚至需要借宿朋友家。
在一次深夜的 Google 搜索中,他偶然發現了區塊鏈技術。
GetXS:基於區塊鏈的身份驗證層的構想
由於具備網絡安全背景,作者很快理解了區塊鏈的架構。在研究了各種應用案例後,一篇關於基於區塊鏈的身份識別系統的博客激發了他的靈感。
Digital Gorkha 擁有一個覆蓋 20 多個城市、100 多個場所的訪客信息數據庫,每天記錄超過 1000 條訪客記錄。如果能將這些身份信息上鏈,就能打造出一款真正具有競爭力的產品。
於是,GetXS 應運而生,它是 Digital Gorkha 旗下一個基於區塊鏈的身份認證層。
融資困境與轉型
作者開始向投資者推銷 GetXS,但當時是 2016 年中旬,印度的風險投資家們對區塊鏈技術還不感興趣。儘管他向 Anupam Mittal、Kunal Shah 等天使投資人,甚至 Accel 和紅杉等大型基金推銷,但沒有人看到其中的潛力。
現在回頭看,GetXS 算是 Worldcoin 的早期版本,但在當時,作者一分錢也沒有融到。
在苦苦掙扎了六個月後,公司的資金消耗殆盡。為了維持公司運營而背負的債務,每天都壓得他喘不過氣來。最終,他不得不幾乎白白出讓了 30% 的股權,並離開了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。
那些投資了 Digital Gorkha 的房地產開發商不喜歡他在區塊鏈方面的探索,他們想按照自己的方式經營公司。
在精神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下,作者放棄了創業,轉而在區塊鏈領域找工作。
深入加密世界:從博客到財富
踏入加密貨幣的「兔子洞」
為了進入區塊鏈領域,作者做了三件事:
- 創辦了 Its Blockchain 博客,記錄自己在區塊鏈領域的學習心得。
- 和一位新的聯合創始人一起,將 GetXS 作為一個獨立的創業項目重新啟動。
- 在班加羅爾的一家 IT 公司擔任區塊鏈顧問一職。
然而,他賺的錢僅夠勉強維持生計,無法將妻子接過來一起生活。就在這時,他想起了比特幣。2016 年 10 月,他購買了第一枚比特幣。
三個月後,他發現比特幣的價格已經翻倍。那一刻,一切都改變了。
他開始更深入地研究加密領域,尋找下一個像比特幣這樣的機會。他發現了以太坊和瑞波幣,並進行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投資,結果在一個月內,他的投資組合增值了 10 倍。
就這樣,四個月後,他辭去了工作。
他告訴他的經理:「每天來辦公室卻無所事事,有什麼意義呢?我在家坐著就能通過做一些刺激的事情賺到四倍的薪水。」
Its Blockchain:加密媒體的崛起
辭職後,作者將 Its Blockchain 的關注點從區塊鏈轉向了加密貨幣,重點關注山寨幣和首次代幣發行(ICO)。
有一天,他發表了一篇文章:《8 月值得購買的十大加密貨幣》,結果服務器崩潰了。即便進行了三次升級,那個月網站的瀏覽量還是達到了 15 萬次。
作者抓住了市場需求,加倍投入到這種清單式文章的創作中,流量最高峰時飆升到了 100 萬次瀏覽量。
2017 年:財富的快速積累
在首次代幣發行(ICO)熱潮的推動下,Its Blockchain 擁有了驚人的流量。作者開始將流量變現,向加密投資者提供廣告、付費文章和諮詢服務。
2017 年初,作者的銀行賬戶餘額為零,而到年底時,僅從 Its Blockchain 獲得的收入就超過了 100 萬美元。
生活變得美好,但貪婪也開始佔據上風。
熊市的教訓:貪婪與情緒化投資的代價
2018 年熊市:山寨幣投資的慘痛經歷
當時,市場普遍認為投資山寨幣是比投資比特幣更快的致富途徑。
所以在 2018 年 1 月,當山寨幣行情火爆時,作者將 90% 的比特幣換成了 40 多種山寨幣,並打算長期持有。
這成為了他犯下的最大錯誤。
市場開始慢慢崩盤。起初,看起來只是正常的回調,反彈行情也讓他稍感安慰。
他不斷告訴自己: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。」
因為他忙着四處旅行、抽大麻,像個瘋狂的富豪一樣揮霍,他以為市場總會給他回報。他只看那些能印證自己偏見的推文。
而最大的誤導是:
比特幣多次從 6000 美元的支撐位反彈。
每個人都認為這個支撐位牢不可破,繼續持有,並認為這只是一次健康的調整。
然而,現實給了所有人沉重一擊。
比特幣跌破 6000 美元,一路暴跌至 3200 美元。
在 4000 美元左右時,作者認輸了,拋售了所有資產。
最終,他的資產只剩下不到巔峰時期的 5%。他再次一無所有。
期貨交易:試圖挽回損失的徒勞
他迫切地想要挽回損失,開始進行期貨交易。到 2019 年年初,當比特幣漲到 13500 美元時,他挽回了 30% 的損失。
但橫盤行情讓他苦不堪言,技術分析完全失效,他開始陷入連續虧損的困境。
他甚至在 Blockchain Whispers 找了份工作,靠寫分析文章賺取比特幣。
但他並沒有把這些比特幣存起來,而是把一切都賭在了期貨上。
2020 年 3 月:再次失去一切
2020 年 3 月,比特幣閃崩,他被強制平倉,再次失去了一切。
反思與總結:周期中的教訓
三大教訓:貪婪、生活方式與情緒化投資
就在那時,作者徹底離開了加密行業,轉行去拍電影,這樣幹了一年。
回首往事,他汲取了三個關鍵教訓:
- 貪婪是你最大的敵人。 當你賺到足以改變人生的財富時,要懂得見好就收,不要一味追逐無限的收益。
- 你的生活方式可能會成為陷阱。 他太快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標準,當他失去一切時,感覺快要窒息了。
- 情緒化投資會讓你一敗塗地。 他只關注能印證自己偏見的信息,對明顯的危險信號視而不見。但市場可不會在乎你的想法。
難以逃離的加密世界
2020 年,作者以為自己永遠離開了加密行業。
但正如我們都知道的,沒有人能真正離開加密領域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